成 語偃旗息鼓

注 音ㄧㄢˇ ㄑㄧˊ ㄒㄧˊ ㄍㄨˇ

漢語拼音yǎn qí xí gǔ

釋 義軍隊放倒旌旗,停止戰鼓。形容不露行蹤。語出《雲別傳》。後亦用「偃旗息鼓」比喻事情中斷或聲勢減弱。

△「偃兵息甲」、「鳴金收兵」

典故說明趙雲是三國蜀漢的一員大將,不但驍勇善戰,也擅長用計取勝。據《雲別傳》(《三國志》趙雲本傳裴松之注引)載,有一次劉備和曹操爭戰,曹操將軍隊屯駐在漢水的北山之下,黃忠和趙雲前往劫糧草。黃忠的部隊在途中被曹軍包圍,趙雲便率兵來支援,打退了曹操的軍隊。曹操心有不甘,重整軍隊繼續追擊。趙雲回到營地後,沔陽長張翼看見曹軍逐漸逼近,想要關上營寨的大門,堅守陣地。趙雲卻下令敞開營門,放倒軍旗,停止戰鼓,故佈疑陣。曹操看到蜀軍陣地一片死寂,毫無動靜,懷疑趙雲已經設下埋伏,不敢輕舉妄動,於是急忙退兵。這時趙雲下令戰鼓齊鳴,萬箭齊放。曹軍遭到這突來的伏擊,頓時大亂,紛紛逃命,混亂中自相踐踏和跌入漢水而死的士兵不計其數。後來這段故事中的「偃旗息鼓」演變成一句成語,除了原有意思外,也用來比喻事情中斷或聲勢減弱。

用法說明一、語義說明軍隊放倒旌旗,停止戰鼓。形容不露行蹤。

使用類別用在「隱聲匿跡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此行既是偷襲,當然得偃旗息鼓,隱密行蹤。我軍勢弱,可偃旗息鼓,埋伏於此,俟機攻其不備。連續打了幾天仗,敵軍突然偃旗息鼓,不知有何陰謀?讓我軍來個欺敵之計,大開寨門,偃旗息鼓,引敵入彀。對方既然豎起白旗,我們就暫時偃旗息鼓,靜觀其變吧!二、語義說明比喻事情中斷或聲勢減弱。

使用類別用在「中途廢止」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得饒人處且饒人,你們的爭執就偃旗息鼓吧!我看這事就偃旗息鼓吧,再鬥下去沒完沒了。沒想到他突然宣布退選,偃旗息鼓地攜妻出國。闢建遊樂場一事本已成熟,但大地震後,偃旗息鼓,無人再提。由於警力部署妥善,原來準備械鬥的兩幫人馬,只好偃旗息鼓,紛紛散去。

辨 識近義成語偃兵息甲、鳴金收兵、銷聲匿跡反義成語大張旗鼓、重整旗鼓

形音辨誤偃,音ㄧㄢˇ,放倒的意思。不可寫作「掩」。

Copyright © 2088 VR世界杯_世界杯举办 - weiqer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