且酩酊,任他两轮日月,来往如梭。
出自金朝元好问的《骤雨打新荷·绿叶阴浓》
译文浅酌几杯小酒,低声唱几首歌,任凭那日月轮转,来往如梭。
注释酩酊:大醉貌。
赏析此句谓诗人的人生乐趣在流连光景、杯酒,这也是封建士大夫在无所作用之际典型的人生态度,任光阴流转,沉浸在“酩酊”大醉中,取得片刻的欢愉。
完善
原文
元好问《骤雨打新荷·绿叶阴浓》
绿叶阴浓,遍池亭水阁,偏趁凉多。海榴初绽,朵朵簇红罗。乳燕雏莺弄语,有高柳鸣蝉相和。骤雨过,似琼珠乱撒,打遍新荷。人生百年有几,念良辰美景,休放虚过。穷通前定,何用苦张罗。命友邀宾玩赏,对芳樽浅酌低歌。且酩酊,任他两轮日月,来往如梭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满布池塘的亭水阁中,繁茂的绿叶,洒下片片浓阴,最是凉快。刚刚开始绽放的石榴花,聚成一团,火红似火。雏燕幼莺叽叽地说着话,高高的柳枝上蝉鸣与之相和。骤雨突然来到,雨滴像乱撒的珍珠,将池塘中的片片新荷都打了个遍。人生能有多长时间,想想那良辰美景,好像刚刚做了一场梦一样。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,何必苦苦操劳。邀请朋友一起玩赏,浅酌几杯小酒,低声唱几首歌,任凭那日月轮转,来往如梭。
注释海榴:即石榴。撒:撒落。几:几许,此处指多长时间。穷通前定:意为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。命友:
展开阅读全文 ∨
赏析一
上片写盛夏纳凉,流连光景的赏心乐事,主写景。看作者铺叙的层次,可说是渐入佳境:作者先用大笔着色,铺写出池塘水阁的一片绿荫,并以“偏趁凉多”四字,轻轻点出夏令。然后,在此万绿丛中,点染上朵朵鲜红如罗的石榴花,令读者顿觉其景照眼欲明,进而,写鸟语蝉鸣。而这鸟儿,专指“乳燕雏莺”,是在春天诞生、此时刚刚孵出的新雏,其声稚嫩娇软而可喜。那蝉儿也是刚出虫蜕,踞高柳而长鸣,“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”(虞世南《蝉》)。在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中,池塘水阁平添生趣。到此,作者妙笔生花,在热烈、喧闹的气氛中特别叙写了一场骤雨。这雨决非煞风景,它是过路的阵雨,既给盛夏带来凉意,又替画面作了润色。骤雨持续时间
展开阅读全文 ∨
赏析二
《唐诗三百首》中,只有两首是专抒夏日好处的,一首是孟浩然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:“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。散发乘夕凉,开轩卧闲敞。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。……”一首是韦应物《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》:“兵卫森画戟,燕寝凝清香。海上风雨至,逍遥池阁凉。……”不约而同,都突出了“凉”的美感。夏日景物的色彩要比春天浓烈和热闹得多,文人却偏偏不敢去全身心地迎接,先要为自己留一块虚静的凉荫。也许这是因为在夏季的炎熇中,澄怀涤烦是娱目游心的首要前提,有“闲情”才有“逸致”。
本篇前半绘写夏日园亭的自然景色,首先也是强调“凉多”。这是从池塘水阁遍布的一片“绿叶阴浓”来呈现的,屏绝了骄
展开阅读全文 ∨
创作背景
此篇作于元初,正是作者失意落拓之时。
简析
《骤雨打新荷·绿叶阴浓》是一篇散曲作品。此曲上片写景,绘写春末夏初园亭的自然景色,气氛热烈,突出园中夏日的特征;下片抒怀,直写胸臆,感慨人生苦短和穷通有命,得出及时行乐的结论,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。全曲结构浑然一体,过渡妙无痕迹,画面生动传神,语言清新俊雅。
元好问
元好(hào)问(1190年8月10日—1257年10月12日),字裕之,号遗山,世称遗山先生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代著名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、文坛盟主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、“一代文宗”。他擅作诗、文、词、曲。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,其“丧乱诗”尤为有名;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,可与两宋名家媲美;其散曲虽传世不多,但当时影响很大,有倡导之功。有《元遗山先生全集》、《中州集》。► 925篇诗文 ► 491条名句
完善
猜您喜欢
君子挟才以为善,小人挟才以为恶。
——《资治通鉴·周纪·周纪一》
夫君子爱口,孔雀爱羽,虎豹爱爪,此皆所以治身法也。
——《说苑·杂言》
志不强者智不达;言不信者行不果。
——《墨子·02章 修身》
世事让三分,天空地阔。心田培一点,子种孙收。
——《格言联璧·惠吉类》
凌波不过横塘路,但目送、芳尘去。
——贺铸《青玉案·凌波不过横塘路》
善战者,立于不败之地,而不失敌之败也。
——《孙子兵法·军形篇》
花开红树乱莺啼,草长平湖白鹭飞。
——徐元杰《湖上》
智足以拒谏,言足以饰非
——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
黄河水绕汉宫墙,河上秋风雁几行。
——李梦阳《秋望》
西城杨柳弄春柔,动离忧,泪难收。
——秦观《江城子·西城杨柳弄春柔》